一、項目簡介
啤酒游戲,是 1960 年代,MIT 的 Sloan 管理學院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類似「大富翁」的策略游戲。Sloan 管理學院的學生們,各種年齡、國籍、行業背景都有,有些人甚至早就經手這類的 /配銷系統業務。然而,每次玩這個游戲,相同的危機還是一再發生,得到的悲慘結果也幾乎一樣。各式各樣、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參加游戲,卻都產生類似的結果,其中原因必定基于人的基本的共性。游戲本身的結構可以充分反映這些特性。
這個活動以啤酒的生產銷售鏈條為載體,讓參與者扮演其中的幾個角色:零售商(也有叫小賣部等)、批發商(也有叫分銷商等)和制造商(也有叫造酒廠等)。通過啤酒供需之間的影響過程,看到一個系統的內在運行規律。
活動過程中,掌控者只要在需求端做一個短時間的微量調整,整個供應鏈在一個較長時期內(以一周為單位,一般24周)產生一連串讓人事后無法相信的震動,進而產生危機。
最后跳出游戲來看,危機并非是由外部的沖擊所致,而是由每個角色自己的行為反應導致的。而最令參與者沮喪的是,每個角色的動機都不能再好了:服務好客戶、產品平穩流通、避免問題。可結果卻適得其反。
二、項目目的:
1、體驗時間滯延、資訊不足的影響。
2、信息溝通、人際溝通的必要性。
3、擴大思考的范圍,了解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關系,認識到成功的秘密 。
4、突破一定的習慣思維方式,以結構性或系統性的思考才能找到問題并有改善的可能 。
5、避免組織學習的智障。
三、項目收益:
1、理解系統思考的基本原理;
2、掌握系統思考語言與工具、方法的使用;
3、學會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系統思考的方法;
四、學習方式 :
1、整體學習流程,深入到情景中去體驗、反思情景發生的一切、連結過往經驗或案例、組織建設性的思考、應用到真實的世界、并形成指導日后實踐工作的經驗;
2、結合情景訓練的方向,現場自我設定培訓目標,并在課程結束時檢驗目標的達成;
3、理解情景中的所有信息,與同伴一起共同探索最佳方案,并真實的表達您最真實的狀況,尊重隊友、尊重情景、尊重導師。
五、項目時間:半天
六、角色設置
游戲中可由教師擔任司機(若有多組則由指定的學生擔任該角色)和消費者角色,并負責適時發布一定的信息。
分組方案——每1隊17人(若人數不足,可減少每組制造商和批發商的人數)。
1、司機:A和B,共2人;A負責傳遞零售商與批發商間的訂單與發貨單,并扮作消費者提供啤酒市場需求量;B負責傳遞批發商與制造商間的訂貨與發貨單。
2、制造商:1組,每組3人,共3人;
3、批發商:2組,每組2人,共4人;每1批發商下有4組零售商。
4、零售商:8組,每組1人,共8人。
七、時間安排
1、 角色分工:5分鐘
2、分發道具:5分鐘
3、明確角色任務:5分鐘
4、進行模擬:75分鐘
進行12回合(第1-5回合最高時限8分鐘,第6-12回合最高時限5分鐘)
(若時間允許可模擬30回合)
5、利潤統計:5分鐘
6、分析探討:小組反思與討論發言——25分鐘
7、合計120分鐘
八、項目道具
零售商
零售商角色資料卡1張,零售商訂貨單12張
批發商
批發商角色資料卡1張,各零售商訂發貨統計表1張
批發商訂貨單12張,批發商發貨單12*4=48張
制造商
制造商角色資料卡1張,各批發商訂發貨統計表1張
制造商發貨單12*2=24張
訂單匯總板3個(每1個批發商1個,每1個制造商1個)
九、項目操作流程
1、角色分工
2、分發道具
3、明確各角色任務
4、各角色資料卡閱讀
5、教師說明有關注意事項,教師畫出操作流程示意圖
6、進行模擬:各角色分工詳見角色資料卡。
基本策略:以最小庫存為原則,在做出預測時按照上級企業節點為依據,在滿足供貨的同時保證一定量的庫存量,防止缺貨。
7、游戲結束后,統計各自存貨、欠貨、銷量及利潤情況,上交各自表格及統計數據。
8、分析探討。
十、游戲規則
啤酒游戲的做法,是讓我們參加一種廣泛流行卻又不被人注意的組織:一種生產和分銷體系,它承擔了所有工業國家的消費品和商業用品的制造和發貨任務。在游戲里,這種體系負責制造和分銷單一品牌的啤酒。作為游戲參與者你將擔任某一職位角色,并根據自己的判斷完全自主地作出任何決定。唯一目的,就是盡自己的職能來獲取最大利潤。和許多其他游戲一樣,每一場啤酒游戲都是一個故事。故事有三個主要角色——零售商、分銷商和啤酒廠營銷主管。每個角色都從自己的角度敘述故事的經過。
十一、啤酒游戲的啟示
結構影響行為
在同一結構中,不同的人也許會做出類似的表現。當問題出現時,或績效不如人意時,我們喜歡找出某人或某事加以責怪。但是,系統的危機往往是由于其自身引起的,而不是由于外力或者某個人的錯誤。這種情況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普遍。
人類的系統結構很微妙
我們容易把“結構”看成是外界加在個人之上的各種限制。但是,在復雜的生命系統里的結構是指支配行為模式的基本相互關聯。在人類系統中,系統結構就包括人們如何做決策——即我們依據觀點、目標、規則和習慣來指導行動的“操作性決策”(operating policies)。
新的思考方式
解決問題的關鍵杠桿作用往往來自于新的思考方式。
在人類系統中,人們常常不能發揮杠桿作用的潛力,找不到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,因為大家只在意自己的決策,而忽視這些決策如何影響他人。在啤酒游戲中,參與者本來有能力消除老是發生在極端的不穩定局面,然而,他們沒有這么做,因為他們不明白,造成這種不穩定局面的始作俑者恰恰是他們自己。